“壮年中国”呼唤“诗化教育”的觉醒与复兴

文:凝德维淳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性生活”是历代先哲的共同理想。除此之外,诗歌在中国还有另一项独特功能——“教化人心”。

在高度重视礼仪教化的周代,朝廷专门设有负责收集民间诗歌的“采诗官”,于是才有了流传至今的《诗经》。易中天说,《诗经》的时代正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期,天真无邪,充满阳光。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春秋时期,孔子忧礼坏乐崩、人伦丧失,一心想恢复周礼,开始在民间尝试利用《诗经》教化育人,努力让人们思想变得纯洁,心灵得到净化。

纵观中国历史,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尽管诗歌随时代更迭而呈现出不同风格,但其教化功能却始终如一。直至改革开放初年出现的“朦胧诗”,在舒婷、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所创作的诗歌中,我们仍可看到一个又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灵魂,一段又一段基于人性的力量所带来的美好,并深刻影响教化着当时的年轻一代。

然而此后30年,诗人群体却“人间蒸发”,诗歌也被越来越多人所疏远。面对日趋复杂和利益化的社会,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物质追逐中宁愿让自己的大脑被电脑操纵。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空间的价值渗透通过模糊和混淆真与假、美与丑、是与非的界限,不断模糊人们的思想认识,误导着人们,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

从低俗审丑到学历造假、明星违法、官员贪腐,以及杀父弑母等众多有悖人伦的社会恶性事件的发生,都在昭示着一定社会层面的精神和心灵的扭曲。在西方不良思潮的蛊惑下,在金钱名利的引诱下,在欲望执念的驱使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充满暴戾之气,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疏远,越来越紧张。所有这些,都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梦的时代大背景,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诗经》的时代正是我们民族的少年时期,那么现今时代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壮年时期,向世界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国力和文化自信。正如“少年中国”需要诗化教育,“壮年中国”同样亟需诗化教育来重塑道德品格、人伦纲常,提升国民人文素养,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事实上,在中国诗人群体蒸发的30年间,有人却一直默默坚守着“诗化教育”的准则。而他距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他的名字叫徐德凝。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改革开放涌现出第一代创业英雄,他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本诗化教育的鲜活教材。

有研究学者指出,徐德凝诗歌的备受关注不仅仅是一种诗歌回归的文化现象,更体现出社会对诗化教育回归的迫切期待。徐德凝的诗因罕见的朴实而异常珍贵,他是一位觉醒者,更是一位宣传者,用自己的诗净化凡间,他将诗歌融入生活,融入生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改初心,不但成就了自己一颗晶莹剔透的诗心,更点亮了无数迷茫者的心灯,用民族文化的力量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让生命更有意义……而在笔者看来,徐德凝先生的诗歌已经超越了文学艺术的范畴,更是一场知行合一,推己及人的诗化教育的成功实践。

在中国诗人群体蒸发的30年间,徐德凝像一位独行侠,带着自己如历代先贤匡复天下的理想,用一首又一首美好的诗篇,去慰藉人类浮躁、干枯、绝望的心灵,引导我们找回曾经的美好,曾经的信念,曾经的纯真与美好世界。而他的诗歌绝对是值得一服再服的清心法宝、济世灵药。

《我愿做一个中华文化宣传者》

作者:徐德凝

一、诗歌能为人们减轻精神负担,

诗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的作品里面。

诗人的宗教就是自己的作品,

诗歌给了作者永恒感与安全感。

二、面对生活的不断改变,

社会的兴衰与变迁。

诗歌能给人们以慰籍。

孔子为中国保护好五本经典。

三、孔子发现,

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

儒家学说里具有超自然的因素,

圣人灌输给中国人真正的国家观念。

四、儒家学说是教人怎么做好公民中的一员,

这是孔老圣人为中华民族所做的贡献。

一个人要像孝子和良民一样生活,

要做一个忠臣孝子的典范。

五、忠孝不能两全,

若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忠臣义士能够做到舍小家为国家,

如此这样就是最佳表现。

六、勤拨心弦,

不能让热情中断。

勤能补拙学可医愚呀,

让中华文化代代相传。

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说:诗,第一要胸襟大,第二要魄力厚。用这两句话来评价徐德凝先生这首《我愿做一个中华文化宣传者》真的再恰当不过了。区区数百字,凝聚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智慧和伦理文化的成就,更道出了诗化教育对现代中国人生活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

古人说,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然而,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大多数人的精神生活却很贫瘠,道德滑坡之人更是比比皆是。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过分地追求富贵与享乐,而丧失了自己人格上的道德底线,有害无益。孟子更直言:“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徐德凝先生秉承孔孟之道,更将家国情怀融入诗化教育,体现得正是匡复天下正道的“大胸襟”和“厚魄力”。

“诗歌载道,诗以化人”。诗化教育,首先是教育自我,改变自我。徐德凝先生在“诗人的宗教”中,觅得人生真谛,并成功实践。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他又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肩负起“复兴诗化教育”的时代使命,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努力通过融媒载体发声施教。

诗歌衰文化衰,文化兴诗歌兴。或许,这正是徐德凝先生“内生式诗化教育创新实践”正越来越引起海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