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百年万洋,富四方百姓”,万洋集团带领百姓致富路

        2021年6月22日,首届济源白银文化节盛大开幕。济源全市白银年产能3600吨,是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铅金冶炼基地。在济源这片白银产业茁壮成长的沃土上,长出了全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万洋等冶金集团。

6月21日,在白银文化节开幕的前一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万洋集团的董事长卢一明先生,给我们详细介绍了万洋集团的发展历程。

1994年冬夜,一盆炉火点燃了一群共产党人的激情。济源市思礼镇思礼村党支部扩大会议上,形成决议,支部书记卢一明一锤定音,筹建电解铅冶炼厂,全村入股,共同致富。但当时老百姓们都担忧,本来就不富裕,万一赔了不就更雪上加霜了吗?因此,600余户群众中仅有9户入股,仅募集资金27.5万元。党支部一班人站出来表示:党员先行,干部先试,赔了,无非倾家荡产;挣了,给乡亲们引个路子。党员们说干就干,每个党员都是一身汗、一身泥地在工地上战斗。精打细算,自己动手,土法上马,勤俭节约,把每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终于,在1995年5月18日,拥有24个电解槽、年产1500吨电解铅的万洋有色金属冶炼厂建成投入运行。这也是济源市第一家由农民入股、农民建设、农民经营管理的股份制企业。

1996年春节,股东会决定扩大生产,达到年产5000吨电解铅生产规模。卢一明提出,扩建也要扩股,咱们富了也要拉父老乡亲一把,兑现让全村百姓共同富裕的承诺,让家家户户入股分红。致富路上谁也不能落下,思礼村还有20多户贫困户拿不出入股款,卢一明就让企业做担保,挣了是乡亲的,赔了是自己的。于是,20多户贫困户靠担保贷款入了股。

1997年,年产1万吨电解铅生产线开工建设。党支部提出,限制原股东(原有股东都不得入股),让思礼等周边村群众入股分红。经过六七次的入股,万洋集团的股民达到3800多户,员工6000多人,平均工资6000元以上,连续8年周边占地村中的人均收入都是济源市第一,分红就分出去25亿,实现了“兴百年万洋,富四方百姓”的初心。

企业壮大了,百姓富裕了,我们的绿水青山也不能被破坏。随着技术的发达,万洋集团的生产设备也在与时俱进,由万洋集团自己研发的“三连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占地小、投资少、环保好,为环保和产量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卢一明董事长表示,发明就是服务于社会的,此项“三连炉”技术在全国供免费使用,体现了一个最朴实的企业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万洋集团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拥有省级科研中心及专业研发团队,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其中硒产品应用与研究实验室获得“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称号,用化学生物合成法将无机硒转化有机硒为世界首创的核心技术,取得新一代补硒源“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生产许可证,成功研发“希百康”系列保健品和“左石右西”系列美妆产品。硒具有防癌、抗癌、保护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万洋集团之所以将研发出的保健品取名为“希百康”,也是表达了希望老百姓都健康的愿望。另外,万洋集团所生产的白银纯度达到了99.999%,拥有国家唯一食品级白银证书。

在发展壮大产业、带动百姓致富的同时,卢一明董事长也没忘记作为企业家的另一责任——造福社会。万洋集团投资建成思礼村中心小学教学楼、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武山剧场、卢仝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购置农机设备,常年为周边村民提供春耕、秋收免费服务;每年出资30余万元用于丰富周边村民业余生活和慰问周边村庄老人;新型冠状肺炎爆发以来,累计捐款110余万元,捐赠希百康系列产品价值1200余万元,为战“疫”贡献力量。

最后,卢一明董事长表示,万洋能发展壮大到今天,凭借的就是六个字:不贪、学憨、敬业!不管做人还是做事,只要做到了这六个字,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记者简介:本次专访由人民在线、人民艺术网同步播出。本报道特约记者崔祎雪,现任大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河南省澳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