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中的旅游业迎接哪些新变化
暑假期间,福建省泉州市旅游市场逐渐升温,7月29日,在泉州晋江的“网红景点”五店市传统街区,来自沙县的学生研学团在参观闽南古厝。
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允许旅行社有条件恢复跨省团队游业务。随着跨省游恢复开放,很多游客重燃追寻“诗和远方”的热情,部分暑期跨省团队游和“机票+酒店”产品一上线就几乎“秒光”。一方面正常的消费、生活急需恢复,另一方面零星疫情时有出现,旅游业将如何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
■ 热门景区一票难求 乡村游、亲子游受欢迎
途牛旅游网近期监测数据显示,跨省游恢复开放消息发布后,度假、机票、酒店等各个板块搜索量迅速攀升,“私家团”“跟团游”“定制团”“小团”等关键词的搜索量持续上升;从目的地来看,当季旅游热度较高的三亚、青岛、桂林、西双版纳、丽江、呼伦贝尔等目的地城市的搜索量比上月大幅增长。
美团数据显示,7月20日开始,出游预订进入高峰期,一些热门景区和水乐园的门票已经一票难求,预计8月初将达到预订峰值。
酒店、交通等多个旅游细分市场也应声而动。华住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集团旗下酒店入住率明显增长,已恢复至80%。
经历半年沉淀,各家旅行服务商和景区纷纷在暑期加大新产品推广力度,高品质、个性化定制成跨省团队游标签。
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游客更希望寻找人少景美的小众目的地,乡村旅游成为热门选择,7月以来平台上“乡村游”关键词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84%。马蜂窝旅游研究中心负责人冯饶说,乡村游大多以户外活动为主,人员聚集较少,非常符合目前国内游客对“安心游”的需求。
■ 跨省游关键词:扫码、消毒、预约、限量
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又要积极迎客,“两手都要硬”的要求倒逼旅游业管理升级。
景区加强与旅行社对接,把疫情防控工作前置。为提振游客信心,7月21日,旅行社行业集体发起“安心跟团游”倡议书和自律公约,4000多家旅行社响应;倡议书16条倡议包括安全上岗、游客健康确认、安心合同、安心小团等,自律公约包括测温、验码、安心车、安心餐、安心导等服务标准。
为确保防疫安全,各地景区要求旅行社必须提供游客信息、健康码,景区配备测温设备、防护服、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并针对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做好日常消杀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要求,旅游景区要继续贯彻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30%调至50%。重庆市磁器口景区近期开始执行常态化预约机制。磁器口古镇管委会文旅服务中心主任何陵芸介绍,磁器口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为14.4万人,过去旅游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十多万人,现在通过预约制度,景区将游客量控制在最大承载量的50%以内,目前每天游客3万人左右。
在山东台儿庄古城景区,线上预订门票的比例已达90%。“景区还建设了大数据中心,可对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哪个景点人员密集,平台会自动预警。”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晓莉说。
智慧服务成很多景区新标配。贵州省推出 “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游客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已经覆盖全省400多家景区。通过这个小程序,游客只需扫一下二维码,就可预订酒店,听语音讲解,查询景区天气,获得景区卫生间等设施信息,享受“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 困境与挑战倒逼行业转型升级
虽然各地逐渐放宽跨省游限制,但仍有一些游客担心存在不确定因素,部分单位、学校等从疫情防控出发也对跨省游持较为谨慎态度。
“此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虽然旅游业处于复苏状态,但下半年景区接待量预计也只能恢复到往年同时期的六七成。”重庆市武隆喀斯特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平介绍,往年来武隆的游客自驾游和组团游各占一半,但今年暑期主要以自驾游为主,外地团队并没有比前几个月增加多少。
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说,以往旅行社行业的收入构成中,出境游占五成,跨省游占四成,短途游仅占一成;现在跨省游虽然有所恢复,但各地旅行社仍面临巨大生存压力。
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业内人士建议,景区要高度注重环境卫生,加强消杀、清洗。江苏省消保委提醒,跨省游有序开放后,游客跟团游、自由行等仍需做好个人防疫防护,尽量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保距离”等。
目前,“无预约不旅游”已渐成常态。重庆中国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廖伟说,随着预约制的推广,旅游业进一步向“互联网+旅游”方向发展,小包团、亲子团、特色旅游等个性化、定制团会有所增加,旅行社必须进一步提高资源调配能力,改进线上线下服务水平。
目前出入境旅游尚未恢复,“国内循环为主”在旅游业体现得尤为显著。何陵芸认为,经过这次疫情,旅游市场会淘汰掉一部分想赚快钱、服务质量低的商家,留下一批相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这对旅游业长期良性发展是一次有益的调整。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文旅局副局长章守芹说,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把当前客流减少的局限视为转型机遇,真正摆脱旅游业“门票依赖症”,把精力放在研究客户需求、优化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新业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