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澳学生:我们在澳洲这半年
据有关教育机构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国连续5年为澳大利亚国际学生最大来源国。中国留学生群体为中澳教育和人文交流、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此前,中国留学生在澳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是“饮食或生活习惯不适应”“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想家或感到孤单”“缺乏社交或难以融入当地社交圈”等 。但现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风云变幻、国家关系波折,中国留澳学生遇到了更大、更多的困难。
6月9日,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做好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7月9日,外交部再次提醒广大赴澳留学人员,“务必做好风险评估,当前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提醒在澳华侨华人注意自身安全防范”并再次敦促澳大利亚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和保障在澳中国公民的安全和权益”。这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澳大利亚国内针对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乃至亚裔的歧视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一些人遭遇暴力袭击,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如,7月4日,一位南澳大学中国留学生在阿德莱德市唐人街附近遭3名当地男子辱骂、袭击而严重受伤。
身在澳大利亚的两位中国留学生刘同学和谭同学,日前讲述了他们这半年来的感受。
疫情暴发之初,因为澳政府发布禁止持中国大陆护照的人入境的禁令,对当时在国内过春节的中国留澳学生来说,如何返澳继续学业是最大的困难。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ANU)大学的大三学生刘同学告诉笔者,疫情暴发后,她较早意识到返澳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在澳大利亚禁止中国人入境之前的1月28日就返回了澳洲。与刘同学相比,在布里斯班昆士兰大学读大三的谭同学的返澳之旅就没那么顺利了。2月1日澳大利亚突然宣布禁止持中国大陆护照的人入境,学校又告知如果无法入境就需要申请延期毕业,为了不耽误学业,跟很多留学生一样,谭同学采取了“曲线返澳”的方式:2月底离开北京,在泰国曼谷隔离两周,直到3月中旬才得以入境澳大利亚。
刘同学和谭同学介绍,据他们所知,还有很多留学生最终没能返澳,只能被迫选择延期或休学。
返回澳大利亚之后, 以何种方式继续学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以谭同学就读的昆士兰大学为例,上半学年(2020年第一学期)的课程最开始还是面授的,但随着澳洲疫情加重,面授课程只持续了3周,学校就通知临时放假一周,以调整教学方式;然后再“复课”,之后全部转为线上授课。期中期末考试也改为线上网考。虽然在疫情形势下学生并无选择自由,但谭同学个人认为:“线上教学倒不完全是坏事。网上授课体验感会稍微差一点,没法跟老师面对面。但网课内容可以反复看、听,可供复习的资料比以往多了,学习效果也还可以。”
在目前阶段,随着澳大利亚疫情形势的好转,昆士兰大学正在考虑重新开放线下授课。据谭同学介绍,在即将开始的下半学年(2020年第二学期),学校给出了3种授课方法:线下模式(Internal Mode)、弹性模式(Flexible Mode)和线上模式(External Mode)。其中弹性模式将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即:在遵守“保持社交距离”规定的情况下正常进行教学活动。刘同学也告诉记者,她就读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也在考虑重启面对面(face to face)授课方式。
疫情之下,与在世界各国的中国留学生一样,在澳中国学生也都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他们感受到的来自祖国的关怀。比如,刘同学介绍说,由于中国在澳留学生比较多,通过细致缜密工作,中国驻澳使领馆与留学生学联联系,留学生通过在线登记的方式按需申请、获得防疫“健康包”。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也切切实实地有助于他们抗疫。
近期澳大利亚一些地区如维多利亚州疫情出现反弹,与疫情初期大不相同的是,各地政府都建议民众出行时要佩戴口罩。但据刘同学观察,中日韩留学生一般都非常注意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留学生似乎不是很重视。就澳大利亚本地人来说,可能因为中老年感染者死亡率较高,他们中的不少人会选择主动戴口罩,大部分年轻人却似乎不以为然,出行时仍然不佩戴口罩。
对于中国政府机构多次发布针对在澳留学生、旅行者的安全提醒,刘同学和谭同学都觉得很有必要。他们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出门比较少,感觉当地大多数人对中国人、对亚洲人还是比较友善的,不过当地发生的针对亚裔的歧视性事件也时有耳闻。而且谭同学自己就遇到过:“3月中旬刚返回澳大利亚的时候,有一次我戴着口罩出门,从本地小青年的旁边路过时就被他们骂过脏话。”
说到未来打算,刘同学和谭同学都表示,肯定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一切恢复正常,原有求学计划不受到太大影响。但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之外,刘同学的未来求学计划已经受到了很大影响,她告诉记者:“我本来计划从ANU本科毕业以后去美国继续学习,但由于疫情、特朗普政府政策等原因,我现在觉得,对我来说,美国不是一个留学目的地的好选择。”